当我们在说中国的啤酒难喝
我们说的是什么?
当我们在说中国的啤酒难喝,我们更多的说的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工业淡啤。
什么是工业淡啤呢?「工业淡啤」即为工业化生产但又寡淡无味的啤酒。简单说来,就是你在夜宵撸串时经常喝到的那种几块钱一瓶的啤酒,常见的有百威、燕京、青岛和雪花等。
▲ 国产工业淡啤
这一类啤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原料中加入了大米、玉米、淀粉等材料,当然并不是说加了这些原料的就不是好啤酒。
但是加入这些原料,一是成本得以降低,二是口感更加寡淡,就好像喝水一样,又加上工业化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,因此叫「工业淡啤」。也就难怪很多人能一次干掉个5、6瓶,除了走肾外并没有享受到这种酒精饮料的任何快感。
在德国,啤酒严格按照水、麦芽、酵母、啤酒花四种材料。
▲ 在德国于1516年颁布的《纯酿法》中,啤酒只能用大麦芽、水、啤酒花、酵母这四种原料酿造。
但是你看我国,配料表几乎都会有大米、淀粉等等东西。麦芽用得极少,因为麦芽用的少,所以淀粉不够,于是用大米、淀粉来凑。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,麦香几乎没有,口感也不够干爽。
这就是问题所在。跟我们喝果汁一样,一个是纯果汁,一个是调和果汁,这味道能一样吗?
▲ 国产工业淡啤的配料表
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,大米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中国啤酒的原料表中呢?是谁最早想出了用大米替换大麦这一「偷天换日」的计谋?
这故事要从九十年代开始说起。
1995年,美国百年啤酒品牌百威,进入中国市场,为了迅速打开中国市场,最大范围的适应大众口味,百威采用了一个新的技术。
这种技术可以把发酵味做得很淡,温度很低也可以发酵。这种技术说白了就是降低麦芽的浓度。说起来百威应该是最早提倡淡啤的,这种啤酒的酒精度数也很低,才2度。
▲ 1995年,百威啤酒进入中国。
百威为什么这么做呢?因为只有淡了,才能够便宜,只有淡了,也才能被市场上更多消费者接受。
后来越来越多的酒厂使用这种技术——从大米或者其他的谷物中提取麦芽糖,然后再加入一点点大麦芽的麦芽汁,或者是麦麸,显得有一点点麦香。所谓的麦香,其实是里面加了一些麦麸。
于是,90年代以后,中国的啤酒越来越淡,越来越淡,越来越淡。